(作者傅淏,原创首发于知乎专栏)


目录:

序言

正文

第一步:用团队优势计算表格,初步确定大的市场领域

第二步:市场整体分析

第三步:多次细化市场,寻找蓝海(知彼第二步:细分)

第四步:蓝海确认(知彼第三步:深入)

第五步:SWOT分析(知己知彼综合篇)

第六步:战略定位(顺理成章,得出结论)


序言:

战略定位是产品设计的第一步。多次精研后我们发现,找到产品的战略定位,也像是找到职场上的战略定位一样,需要对自己和各个职位做精细深入的优势分析,并将自己跟最吻合的进行对位。因此我们摸索出来一套“SABC法”,即优势精细双向耦合定位法:Accurate Bidirectional Coupling for Strengths 。因为这套方法跟职业定位和找对象的过程都有比较相似的规律,所以也叫做“寻偶法”。

SABC法,是确定产品战略定位的一整套规则和技巧,它的目标是:确定产品定位、战略规划、优势设计、风险把控。

总共分为6步。


正文:

为了给大家一个直接清晰的展示,我用2016年5月的一个高端婚恋平台项目,来说明无漏法设计的完整过程。


第一步:用团队优势计算表格,初步确定大的市场领域

这张表格是这样子的(空白的项,就是我们后面要填满的内容)

定位1.png

下面是这个团队的具体情况:

小麦工作室,成立于2015年初,公司具体有以下资源和优势

- 3年的平台开发和运营经验,开发过上线的大学生交友平台App

- 在语音即时聊天、语音压缩、存储、传送方面,有独有的技术优势

- 有完整的运营和推广团队,有推广经验和资源的积累

- 一定的品牌积累和用户基础

- 一定的资金保障(100万)

缺点和劣势是:

- 小规模的开发团队

- 不具备开发、运营大型平台所需的资金和资源

- 经验、产品积累单一,缺乏其他领域的基因


既然团队之前开发过社交平台,那我们可以用优势分析表格分析在这个类别团队有没有优势。表格的作用,就在于量化、清晰,不但可以避免扯皮、做出准确无争议的决策,并且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与对手在各领域的优势、不足,为后面的SWOT分析打下基础。


表头描述的是团队各类别的资源(技术,产品设计,运营,推广,品牌),以及一行内各项资源得分的总和。

下面几行则是对各类别资源分析出来的打分结果。

先看第二行和第三行:

有无门槛资源

这里我们指的门槛资源,是相应领域对团队所需的资源,且,这些资源并不是每个团队都具备的,因而能成为门槛。具体说,指的是品牌、运营、技术、设计、渠道资源。

资源稀缺系数(取值从0到3,门槛资源越稀缺,取值越高)

技术方面:社交平台的目标就是海量用户活跃交流,所以在语音的即时通信和大容量存储、流量耗费方面都还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,昔日微信的关键技术全程由QQ核心团队驻点辅助完成,才有了今天的结果。当然这也还是有不少优秀的主程能做得到的,所以资源稀缺系数打2分。

产品设计:社交平台历史较长,类型很多,可以模仿学习的也很多。所以门槛几乎没有。但由于优秀的产品经理非常缺乏,所以这里资源稀缺系数可以打到1.5(一半一半,嘿嘿)

运营:好的运营也是非常缺乏,而且运营的场景千变万化,市场变化也很快,是必须经历实战积累经验的,这个资源稀缺系数比产品略高,可以打到2.

推广:推广最稀缺的资源当然就是钱了,渠道、线下推广动辄上千万,能烧得起的团队并不多,所以这个资源稀缺系数可以打到2.5。

品牌:品牌是产品、运营、时间综合起作用的结果,受很多因素的影响,尤其是用户口碑的形成、真实用户数量的积累来不得虚假,所以资源稀缺系数应该是最高的,为3。

资源稀缺系数具体打多少分,主要是取决于所有团队中,大约有百分之多少的团队能够获取到这份资源。能获取到门槛资源的团队越多,系数就会越低。

好,现在我们已经填充了表格第二、三行的内容:

定位2.png

现在我们再把每个资源稀缺系数乘以10(为了表达成百分制),加起来得到各项资源的原始满分:

定位3.png

因为原始总分是110,因此我们用100/原始总分,得到调整系数0.909,再把0.909乘以每个资源项,得到调整后各项资源的满分:

定位4.png

现在资源满分总和达到100分了。

接下来是关键的一步:我们按团队对各项门槛资源占有的情况,打出每项资源的团队得分:

定位5.png

OK,现在我们得到了76分的总分。还不错!

通常超过60分,我们就可以非常努力去尝试,当然失败的风险也很大;达到80分,胜利的把握比较大,但还需要谨小慎微、辛勤运作;若是达到90分以上,那么好,你需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团队、乘风破浪、奋勇前行;假如超过95分呢?别开玩笑,你是腾讯你还愁啥?!

如果团队有多方面的资源和人才、经验——尤其对于大规模或历史、成分较为复杂的团队,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表格做精准的比较,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方向性决策。

第二步:市场整体分析

刚才,我们已经对自己的情况做了精确的分析,做出了判断。现在需要对市场进行整体的判断了。

在产品的定位和设计中,有一个普遍适用的“你我他”原则。就是分析问题的时候,解析对象从“你、我、他”三个维度出发。三个维度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指向,但只要记住这条原则,随时能将对象要素纳入到你、我、它三个维度,基本会得到完整的结果。

比如对市场的判断,我们可以用“蛋糕与食客”理论。蛋糕越大,食客越少,就越有我们的份儿;反之蛋糕越小,食客越多,我们就越需要谨慎进入,或者在整块蛋糕上找食客密度小的一块,也就是蓝海,吃掉它。这里面的“它”,就是蛋糕,而“你”和“我”,分别是对立竞争的两种食客:竞品和团队自身。

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近几年迅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,中国的移动社交市场蛋糕是非常大的,这点基本可以确定。所以我们现在要判断的,主要就是“食客”,也就是做社交产品的企业是不是够多,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(注意,这些企业目前还不能算是我们的竞品,因为我们还没有确定具体的细分领域。这个时候还不能做竞品分析!)

我们来看一些统计数据:

定位6.png

定位7.png

(以上数据来自艾瑞网)

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:移动社交领域内,平台级综合社交应用占据垄断位置,其他不少领域也出现了独角兽。红海难进,不过,中国市场的特点是长尾市场体量大、垂直细分市场有可以深耕的空间。

因此,我们需要把市场细分,找到其中的蓝海。


第三步:如何找到蓝海市场?

敬请期待连载…